一場點石成金的并購,將ST松發(fā)的估值從去年的15億元一舉提升至目前的460億元。而即將進入其董事會的創(chuàng)二代陳漢倫,為江蘇首富陳建華、范紅衛(wèi)之子。
陳建華夫婦對ST松發(fā)的重組,是一場籌謀了7年之久的布局。2018年,其以8.2億元購得松發(fā)股份實控權,后耐心守候最佳資產包及注入時機。2022年,恒力集團設立恒力重工,跨界造船業(yè),以破產拍賣價的四折撿漏,抄底收購閑置了近十年的STX(大連)。2024年,恒力重工以30億元凈資產,獲得80億元評估估值,注入*ST松發(fā)后,目前已價值460億元,一年時間實現(xiàn)了估值15倍漲幅的三級跳。
眼下,陳建華家族的財富值已攀升至超1100億元,而恒力石化分拆康輝新材的資本運作也在醞釀中。陳建華之女陳逸婷,會否在新公司中得到歷練機會呢?
江蘇首富之子,年僅24歲的陳漢倫,剛一亮相資本市場,就引起了輿論極大的關注。作為千億家族財富的繼承者們,他接下去人生的每一步,都會在聚光燈下被觀照。
01
24歲創(chuàng)二代亮相前臺,家族最新財富超1100億元
2025年8月5日,*ST松發(fā)(603268)發(fā)布公告稱,公司董事會擬提前進行換屆選舉,提名陳建華、陳漢倫等六人為非獨立董事候選人。
其中,陳建華為恒力石化(600346)及*ST松發(fā)的實控人,而出生于2001年的陳漢倫,年僅24歲,為陳建華、范紅衛(wèi)夫婦之子。今年6月發(fā)布的2025新財富500創(chuàng)富榜顯示,陳建華、范紅衛(wèi)以801.2億元的持股市值,蟬聯(lián)江蘇首富。
而隨著*ST松發(fā)重組落地,8月11日,市值突破400億元,陳建華、范紅衛(wèi)夫婦的財富值已大幅上揚。
在市值1073億元的恒力石化中,陳建華夫婦穿透后合計持有75.45%股權,對應持股市值為810億元。
在*ST松發(fā)中,以其8月7日415億元的估值計算陳建華夫婦穿透后合計持有89.93%股權,對應持股市值為373億元。加總后,陳建華家族最新財富值已刷新至1183億元。
24歲的陳漢倫,要承接的,看起來是千億規(guī)模財富,實則是巨大的責任和挑戰(zhàn)。
02
7年布局終成,恒力重工成功借殼松發(fā)股份
2024年8月,*ST松發(fā)的股價還只有11元多,總市值僅為15億元左右,一年時間,其何以市值暴漲400億元,并給陳建華家族財富帶來了370億元的增量?
簡單總結,陳建華家族圍繞*ST松發(fā),展開了兩次并購,從而點石成金。
2018年8月,恒力集團從松發(fā)股份原實控人林道藩、陸巧秀手中收購了3742.8萬股公司股份,每股成本為21.91元,合計斥資8.2億元。由于陳建華、范紅衛(wèi)穿透后持有恒力集團100%股權,從而成為松發(fā)股份實控人。
值得一提的是,并購時,恒力集團收購的股權比例為29.91%,未觸發(fā)30%的要約收購標準,但2019年,松發(fā)股份授予員工的2017版股權激勵計劃終止實施,該部分96.88萬股股份被回購注銷后,恒力集團的持股比例被動上升至30.14%,并獲得要約收購豁免。
此后很長時間,陳建華夫婦并未有更多的動作,雖恒力集團往松發(fā)股份派駐了數(shù)位董事,但原管理層仍得以留用。2024年年報里,松發(fā)股份99.9%的營收依然來自陶瓷業(yè)務。
當然,跟隨地產周期,松發(fā)股份的這一業(yè)務一天天萎靡下去。2018年至2024年,其營收從5.9億元下降至2.75億元,最近4年更是連續(xù)虧損,并被ST(圖1)。這期間,恒力集團保持了情緒上的戰(zhàn)略穩(wěn)定,并不在乎已投入的8億元成本在股價低谷時已腰斬。
數(shù)據來源:Wind,《新財富》雜志整理
一邊是入主上市平臺后長久的耐心守候,另一邊則是一場動如脫兔般的迅捷并購。
2022年7月,恒力集團成立恒力重工,跨界至船舶制造行業(yè),而其瞄準的目標是正在拍賣的一塊破產資產。
STX(大連)曾是國內最大的外資船廠,由韓國STX造船集團投資,位于大連長興島,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單體船廠,但自2013年開始已陸續(xù)處于停工半停工狀態(tài),直至停產。
根據松發(fā)股份披露的收購報告書,2021年11月,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啟動破產財產評估、拍賣程序,STX(大連)整體資產包的評估估值為43.48億元,但此后該資產經歷四輪流拍,起拍價不斷下調,最終,2022年7月,恒力重工以17.28億元競得STX(大連)。
這一價格,相當于評估估值的四折左右。
以該次并購為基礎,2023年1月,恒力重工產業(yè)園開啟全面運營,一期項目“海洋工廠”正式投產;2025年1月,恒力重工投資近百億建設的二期項目——“未來工廠”投產?!拔磥砉S”重點聚焦VLCC、超大型液化氣運輸船(VLGC)、超大型集裝箱船、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、海上浮式風電、鉆井平臺等高附加值綠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業(yè)務。
全面達產后,恒力重工有望成為全球單體規(guī)模最大、配套最完備的造船基地,并實現(xiàn)LNG、LPG、甲醇、氨四種雙燃料發(fā)動機全覆蓋。
而隨著新國九條明確表示多措并舉活躍并購重組市場,迭加國內資本市場回暖,恒力重工注入*ST松發(fā)的資本運作也迎來了最佳時點。
2025年5月,相關交易方案火速獲批,股份發(fā)行及相關資產注入隨后迅速完成。交易主要條款包括:其一,交易的置出資產為松發(fā)股份全部資產與經營性負債,作價5.13億元;其二,置入資產為恒力重工100%的股權,作價80.06億元。
*ST松發(fā)以發(fā)行股份的方式,向交易方購買置入資產和置出資產的差額部分,即74.932億元。按發(fā)行股份價格10.16元/股計算,上市公司合計新發(fā)行7.375億股。
恒力重工的大股東中坤投資(持股50%)、恒能投資、蘇州恒能等,穿透后均由陳建華、范紅衛(wèi)100%持有。
交易完成后,連同此前就已持股的恒力集團,陳建華、范紅衛(wèi)夫婦穿透后合計持有*ST松發(fā)89.93%的股權。
在恒力重工注入的同時,上市公司還擬發(fā)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40億元,主要用于恒力造船大連項目和國際化船舶研發(fā)設計項目(表2)。
簡單復盤下,陳建華夫婦的資本運作技巧嫻熟。
其一是具備足夠的耐心潛伏,在2018年收購殼資源后,沒有貿然啟動資本運作,而是等到了眼下的監(jiān)管、市場環(huán)境都足夠友好時,一擊而中。無論是*ST松發(fā)一年跳漲4倍的股價,還是擬募資40億元之舉,亦或跨界并購一路綠燈,都需要大環(huán)境的配合。
其二,等待上市平臺股價跌至低位,已進入ST困境中,無論是原實控人,還是外部中小股東,都極其期盼恒力集團有所作為,這最大程度掃清了可能的表決障礙。而股價回落雖然導致其第一次8億元買殼成本看似大虧,但發(fā)行股份收購資產包得到的股份數(shù)量才是大頭。
作為恒力重工的100%股東,陳建華夫婦在*ST松發(fā)股價低位時啟動資產注入,可以兌換到更多的上市公司股份數(shù)量:如陳建華第一次入主松發(fā)股份時,成本為21元/股,8億元只換到了3742萬股;而到了上市公司收購恒力重工時,發(fā)行價為10.16元/股,80億元估值,換到了上市公司7.375億股。
其三,STX(大連)停產閑置了幾乎十年之久,破產拍賣又流拍了四次,對于大連當?shù)卣畞碚f,也是亟待解決的大難題,恒力重工四折撿漏,像極了在盒馬等待大閘蟹閉眼的我們。2025年6月,*ST松發(fā)宣布,旗下子公司恒力造船合計獲得政府3.8億元補貼,或也可以算作恒力化解難題的回報。
03
資產估值三級跳,460億元估值能否得到支撐?
資本市場的魔力,在于同樣一塊資產,在不同的時期,不同的駕馭者手中,就有了完全不同的估值基礎。
先看陳建華夫婦在*ST松發(fā)中的投資成本。第一次花了8.2億元,由恒力集團收購*ST松發(fā)29.9%股權;第二次,設立恒力重工,注冊資本30億元,已全部實繳。也就是說,陳建華夫婦的總成本是38.2億元。如今,其賬面持股市值則高達373億元。7年布局,3年加速期,10倍回報。
再來看恒力重工的質地,其擬注入*ST松發(fā)時,賬面凈資產為29.9億元(2024年9月數(shù)據),評估估值為80億元,增值率達167.8%,而如今則已價值460億元,實現(xiàn)了一年15倍的三級跳。
截至2024年末,恒力重工總資產為188.7億元,負債156億元,凈資產為32.7億元;2024年營收為55億元,凈利潤為3億元,這些數(shù)據相比2023年都有了巨大增長(表3)。
但2024年的數(shù)據顯然還無法構成對其460億元估值的支撐。
在收購報告書的資產價值評估環(huán)節(jié),評估機構針對恒力重工的營收做出了相應預測,預計其2025年營收將達到145億元,2027年之后將增長并穩(wěn)定在260億元以上(圖2)。此外,評估機構還預測,恒力重工在2025、2026、2027年度實現(xiàn)的凈利潤分別為11.27億元、16.41億元和20.63億元。
陳建華等恒力重工的股東方也已做出相關業(yè)績承諾,即2025至2027年,恒力重工的累計扣非歸母凈利潤之和不低于48億元。
恒力重工的主要可比公司包括中國船舶、天海防務、中船防務等,這三家公司的市銷率在2.2—3.2倍,而市盈率則差異較大,中國船舶2024年凈利潤38.6億元,對應市盈率為44.6倍,中船防務和天海防務的市盈率都達到了91倍(表4)。
如果直接對標2024年業(yè)績,則恒力重工市盈率達138倍,市銷率達7.6倍,明顯估值偏高,若將恒力重工未來三年預測營收、凈利潤的均值作為參考,則其2025年8月7日415億元估值分別對應26倍市盈率、2.1倍市銷率,和市場估值體系接近。
因此,能否實現(xiàn)預期中的業(yè)績,將成為其三級跳后的估值能否得到支撐的關鍵因素。
幸運的是,眼下的行業(yè)形勢也讓恒力重工站到了發(fā)展的順風期。2023年以來,全球造船業(yè)保持景氣上行趨勢,新船訂單價格持續(xù)走高。2024年,恒力重工的新開工船舶銷售均價達到3.54億元/艘,較2023年2.13億元/艘上漲66%。
其認為,隨著環(huán)保帶來的壓力不斷累積和船齡結構進一步老化,以及市場產能出清,目前市場上船舶制造供不應求,各大頭部造船企業(yè)在手訂單已普遍排期至2027及2028年。恒力重工通過客戶積累和市場開拓,目前在手訂單充足且有較多訂單尚在洽談,未來市場預期較為樂觀。
04
主業(yè)恒力石化尚在低迷期,康輝新材分拆上市進行中
在*ST松發(fā)上的精心運作,給陳建華家族成功勾勒出了財富增長的第二曲線。不過,眼下,作為其第一桶金以及財富基本盤,恒力石化的股價尚在低位。曾經摸高至3000億元市值的恒力石化,眼下市值剛過千億,深跌七成。
2024年4月,恒力石化曾發(fā)布公告稱,與沙特阿美達成初步意向文件,沙特阿美擬向恒力集團收購其所持有的10%恒力石化股權加1股的股份,此外,恒力石化將與沙特阿美在原油供應、原料供應、產品承購、技術許可等方面進行戰(zhàn)略合作。
如今,一年多時間已過,從股東列表來看,沙特阿美的收購股權事項尚未實際成行。
在2024年年報中,恒力石化表示,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,公司基本結束本輪投資建設與資本開支的高峰期,后續(xù)經營重心將更加突出精細化成本管控下的“優(yōu)化運營、降低負債和強化分紅”,持續(xù)打造價值“成長+回報”型上市企業(yè)。
此外,為了提振股價,陳建華、范紅衛(wèi)夫婦還表示,自2025年4月起的12個月內,以不低于5億元、不超過10億元現(xiàn)金,增持恒力石化股份。
除了深耕石化、跨界造船之外,恒力集團還在積極籌謀布局新材料行業(yè),并以康輝新材為主要平臺。其中,其蘇州汾湖基地12條線功能性薄膜生產線全面投產,可年產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萬噸,將廣泛應用于電子電氣、光學材料等領域;此外,南通基地12條線功能性薄膜項目和鋰電隔膜項目穩(wěn)步推進中,預計2025年逐線投產。
這將是陳建華家族籌謀的第三家主要上市公司業(yè)務。
恒力石化公告披露,汾湖基地和南通基地相關項目的建成投產,將推動康輝新材成為全球產能規(guī)模最大和工藝技術最領先的功能性膜材料企業(yè)。
7月4日晚,恒力石化發(fā)布了相關預案,計劃將子公司康輝新材分拆,并與大連熱電(600719)進行重組,以實現(xiàn)康輝新材的上市。目前,大連熱電實控人為大連國資委。
據公開信息,陳建華夫婦有一子一女,除了兒子陳漢倫本次公開亮相上市公司董事會,正式進入接班進程,女兒陳逸婷今年32歲,也已走入公眾視野。
如若康輝新材與大連熱電重組成功,陳建華家族的財富無疑將更上臺階,而陳逸婷會否在新公司中也得到歷練之地呢?當然,家族二代接班,要學的東西還很多。